top of page

陳德胜先生生平文章分享

记得1985年陳生承在菜市集邮会会刊第二期发表了一编有关BMA時期高额印花税邮票探讨的文章。把它找出来与邮友分享。当时陳生也是菜市集邮会副会长。


BMA时期虽然普遍上是使用1分到5元的 邮票作为日常邮务上邮资凭证的所需,另外还有 特别用为缴纳税务用的高面值的印花税邮票,即25元及100元两种。


这二种高额印花税用的邮票,同样是在海峡殖民地同额面值的邮票上 面加盖“BMA, MALAYA”之后使用的,一般上这类 高额印花税邮票仅用于契约文件上,例如买卖房屋契约,租借合同等,尤其是律师馆使用这类印花税邮票最多。 至于用在邮务上曾经邮局盖销当邮资使用的 这类高额印花税邮票,不是没有只是较为少见。我们能今所见到的仅有25元面值的一种而 且只是一些剪片或单枚票而已,至于黏贴在信封 上的则未曾见过。

附图所示剪片除该枚25元高额印花税 邮票外,还有两枚1元面值的前海峡殖民地邮票, 另外一枚则是道道地地的BMA时期5元面值的 邮票,四枚邮票邮资共32元,盖销新加坡双圈 邮戳,日期为1946年1月2日,据我推测,这张邮资剪片名是当时民信局总包投寄中国邮件时贴用的, 剪片会贴用两种不同时期的邮票,这可能是由于某邮局当时未有已经加盖好了的高额 印花税邮票,而刚好旧库存残货里有这些来加盖的邮票,因一时之需就刚好派上用场,再贴上其 他的BMA邮票共同使用,这就解决了邮票不足的问题,对邮局与寄件人均没有影响,反而是让 后来的邮票收集者增添另一种稀罕之品,而这却 不是那时的当事者所能预料到的事,真是有心栽 柳柳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Recent Posts

See All
Visit the Malacca Coin Museum opened by Malacca coin collector Boson Goh.

历史一瞥:参观马六甲钱币收藏家Boson Goh开设的马六甲钱币博馆物。 马六甲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总能为人们提供新的发现。在我最近的旅程中,我有幸在马六甲钱币博物馆深入了解了马六甲的货币史,更棒的是,我有机会与真正的专家和热情的钱币学家 Boson...

 
 
 
Retirement life

The difference after retirement! It's not how much money you have, but these three points are importance 1) Retirement is the time when...

 
 
 

Comments

Rated 0 out of 5 stars.
No ratings yet

Add a rating
Shared Gallery

Shared Gallery

New Page Add Shared Gallery

bottom of page